
摘要:本文以结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为基础,探索了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和改革的方法和路径,以帮助大学教师克服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挑战。OBE理念强调以结果为导向,反推教学设计。基于OBE理念创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出有良好专业素养的英语人才,而且能够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思政素养,为对外交流和国家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助力。
关键词:结果导向教育理念;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1. 研究背景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大学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重任,更需要融入思政教育,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应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将语言学习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此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也要应时而变。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过于注重语言的技术性,而忽视了语言的思想性和实用性,导致思政教育和英语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未能有机结合。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还存在教学模式陈旧、教学理念滞后以及应试教育思想本位等问题,导致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不高,难以有效融入英语课堂,这直接影响了英语教学效能(王洪宁 等,2021)。
结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下的课程改革,是在明确大学生英语读写能力薄弱点的基础上,对英语读写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模式进行重新规划,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学生”的教育原则,构建了一个涵盖学生读写能力培养、学科素养养成、文化素质发展、英语技能掌握的教育评价体系(杨华,2022)。
与传统的教育理念不同,OBE理念是从“需求”出发,根据需求确定培养目标的。需求包括国家、社会及教育发展需要,行业、产业发展及职场需求等外部需求,学校定位及发展目标,学生发展及教职员工期望等内部需求(王蓓蕾,2024)。培养目标决定着毕业要求,而毕业要求又决定着课程体系。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恰当、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刘军 等,2022)。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应该从这一目标出发,确定改革方向,确保学生在离开校园后能够迅速适应社会,并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 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结果导向教育理念也逐渐渗透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相关研究的数量显著增加。始于20世纪初的OBE理念由美国学者斯派蒂(William G. Spady)提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三个要素。他主张根据市场需求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而非直接根据现有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来设置课程,课堂的组织形式应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需要。
在人才培养标准的设置上,OBE理念下的课程教学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言应用能力,旨在使学生在毕业前达到其能力水平的最高点。OBE理念对课程发展、改革以及教育认证与评价等方面的影响深远。目前,国内学者基于OBE理念设计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化研究与实践。具体而言,基于OBE理念的教学设计应增强趣味性、实用性和思政性,充分发挥OBE的优势,以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
3. 基于OBE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OBE主要聚焦四个问题:我们想让学生取得什么样的学习成果(目标)?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需求)?如何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过程)?如何知道学生取得了这样的学习成果(评价)?因此,基于OBE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学目标应围绕学生学习后应当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进行设定,明确大学英语课程的顶层学习成果,然后通过对顶层学习成果的细化和切分来规划下层(模块、课程、单元)的学习成果(张洪颖,2019)。这些成果包括语言、技能的提升和思政素养的增强,确保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能够与社会、国家、行业等外部需求相适应。
其次,教学过程要关注内容和方法两个方面。根据OBE理念,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注重选取能够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材料;在方法的运用上,应更加多元化,教师可以引入更多互动、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也可以运用现代科技,如虚拟课堂,翻转课堂等,致力于实现学生中心化课堂教学,促进师生间的互动。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最后,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应根据学校设定的教学目标来展开评价,采用多元化和阶梯型的评价,利用学校阶段性的测试或者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图1 基于OBE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结合当前发展需要,基于OBE理念创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需要教学设计者、教学执行者(教师)和教学对象(学生)三个主体的共同努力。
3.1 深化教学改革,注重教育的实用性和思政理念
部分学生受制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学习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然而,知识只有被用于实际,才能体现其价值。教学设计者可以设计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帮助他们将所学的思政知识与英语技能应用到实际中,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教学的改革也意味着教材的革新,以应用型大学为例,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材的创新开发,需要考虑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环境的要求,包括内部教育教学环境(主要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和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标准的要求)和外部社会环境(主要为新时代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要求)(刘军 等,2022)。因此,大学英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能力,而且要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2 加强技术研究,促进教育与科技融合与发展
教学设计者可以将科技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中,利用大数据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借助线上线下课程,让学生广泛接触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还可以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智慧课堂等,满足学生多元的学习需求。在外语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知识图谱、数字化教材是外语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越来越受到教学管理者、研究者和教师的重视(王蓓蕾,2024)。
3.3 加强职业培训,巩固专业知识素养
由于视野的局限,部分教师未能充分意识到课程目标和课程设计在外语教育中的引领地位,对于什么课程是学生需要的,为什么要设立这门课程等根本性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程京艳,2023)。因此,教师应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更新教育观念,培养课程意识,改进教育实践,促进自身专业水平和专业表现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被动发展转变为主动成长,寻找自己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还要注重自身思政能力的提高,紧跟时代步伐,确保思政教育与社会发展同步前行。
3.4 遵循启发诱导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传统的 “灌输式教育 ”和“填鸭式教育”无法满足大学英语学习者步入社会后的实际需要。根据OBE理念,教学设计应与国家、社会、用人单位等外部需求相挂钩。因此,教师应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在创新、重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时,要聚焦学生的核心诉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突出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特性,巩固学生的英语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王洪宁 等, 2021)。教师要把握学生的特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既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要面向全体学生。
3.5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深化思政理解
在课堂上,学生应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思政话题讨论,深化对思政内容的理解;积极参与角色扮演、模拟实践与模拟对话等课堂活动,将思政元素融入英语学习。根据程京艳(2023)的研究,跨文化交际课程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交际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的口语和书面交流能力。因此,模拟国际交流场景等方法可被用于探讨文化交流中的价值观差异与融合。
3.6 丰富学习资源,拓展思政视野
学生要主动利用视频和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和阅读英文原著与文献来丰富学习内容,以便在提升自己的英文阅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加深对思政内容的理解。
综上所述,基于OBE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适合就业市场和国家发展需要的实用型、思辨型和专业型英语人才,有助于推进国家教育事业和各方面的发展进步。
4. 未来展望与策略建议
针对OBE理念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笔者提出以下策略和建议。
4.1 融合人文情怀和思政教育
大学英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融合人文情怀与精神,关注学生语言能力、价值观及素养的培养,巧妙地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作业、考试、评价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养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团结包容、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精神(向明友,2022)。
4.2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当前,学校和社会普遍通过英语证书的获得和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道德素养等方面的表现。有教育家提出,高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做人,除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人格教育、道德教育或素质教育(蔡基刚,2021)。因此,评价体系应该不断完善,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4.3 建立完备的混合教学模式
在数字化时代,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等方式来挖掘教学资源,借鉴其他高校教师的教学经验。同时,教师应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及时与学生交流和反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综上所述,基于OBE理念,学校要能够利用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制定既满足内部需求又满足外部需求的英语思政教学设计,以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人才。
5. 结语
传统教学模式制约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学模式应力求革新。本文探索了基于OBE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它不仅能够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与效率,还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 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内涵探索——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J]. 外语研究,2021,38(3):52-57+112.
[2] 程京艳. 基于OBE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综合评价研究[J]. 外国语文,2023,39(5):154-162.
[3] 刘军,周俊华. OBE理念下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材创新开发[J]. 中国大学教学,2022(10):90-95.
[4] 王洪宁,陈佳. 基于OBE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21,42(12):3751.
[5] 王蓓蕾. 服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大学英语OBE教学模式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2024(7):38-44.
[6] 向明友. 基于《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 外语界,2022(3):20-27.
[7] 杨华.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教学改革——评《学习成果导向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与课程开发指南:基于OBE专业(群)认证与高水平建设》[J]. 中国教育学刊,2022(5):145.
[8] 张洪颖. 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OBE理念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9(19):187-189.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赣南科技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OBE理念与隐性课程思政对读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XJG-2023-16)资助。
作者简介:万文娟,赣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翻译教学。欧阳思齐、高敏婷,赣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
媒体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4433795615091676249&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reco_id=103099fdc9f5c0a88660000w&share_to=copylink&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0&ptype=0&item_id=443379561509167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