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3月11日下午,我院在崇善楼Z113、Z114教室成功开展了两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进校园特色劳动教育课。本次课程以“非遗客家纸雕艺术”和“非遗客家剪纸艺术”为主题,吸引了五十位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积极参与。活动特邀非遗传承人张寿疆和曾晓梅老师亲临现场,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集传统文化传承与劳动实践体验于一体的精彩课程,让非遗技艺在校园中焕发新的生机。
非遗进校园活动是我院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而推出的特色劳动教育课程。此次课程以客家纸雕和剪纸艺术为载体,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技艺的精髓,培养劳动精神与文化认同感。客家纸雕艺术起源于汉代的“金银平脱技艺”,经过千年的演变,已成为一种独特的雕刻艺术;而客家剪纸则以纯朴中见秀美而闻名,是中国剪纸艺术中的瑰宝。这两种技艺不仅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在Z113教室,张寿疆老师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客家纸雕艺术的历史渊源与制作工艺。张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现场演示,向同学们展示了纸雕艺术的制作流程,从纸样绘图、雕刻到装裱,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同学们在张老师的指导下,亲手体验了纸雕的制作过程,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张老师还分享了他的获奖作品,如《百年历程》《十二生肖》《客家记忆》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体现了纸雕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在Z114教室,曾晓梅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客家剪纸艺术的精彩讲解。曾老师通过展示各种剪纸符号和吉祥图案,如福、禄、寿、喜等,向同学们传授了剪纸的基本技法,包括直剪、弧剪、排剪和掏剪。在曾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学习了对称折法,并尝试制作了简单的剪纸作品。曾老师还介绍了剪纸作品的装裱方法,强调了作品完整性的重要性。通过动手实践,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技巧,还深刻体会到了剪纸艺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此次非遗进校园特色劳动教育课的成功开展,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纸雕与剪纸艺术的融合展示,同学们不仅学到了传统技艺,还增强了文化自信与动手能力。未来,学院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为非遗的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