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文法学院以“锻造数学脑·锤炼工程手·铸就中国心”为主题开展数学建模竞赛培训课

发布日期:2025-04-02 作者: 点击:

本网讯:4月1日,文法学院李凤副教授领衔教学创新团队,以“锻造数学脑·锤炼工程手·铸就中国心”为主题,为我校202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训开启了第一课。本次培训聚焦学校“两层半”人才培养定位,通过数学建模这一实践载体,打通学术能力向职场竞争力的转化通道。培训吸引了逾200名学生现场参与,现场气氛热烈,反响积极。

直击企业需求的“黄金三角能力”;

讲座伊始,李凤副教授以学校“两层半”人才培养目标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数学建模大赛与用人单位需求的紧密联系。她指出,“数学脑”强调理论建模与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懂理论、会思考”的能力;“工程手”注重实践应用,通过专业软件实操,提升学生“精实践、重落地”的能力;“中国心”则聚焦整合资源与协调沟通,突出学生“善创新、有担当”的素养。这三项能力不仅是企业筛选人才的核心标准,更是李凤教学创新团队理念的内核。

从学术成果到实际价值的转化路径;

在第二环节中,李凤副教授以我校产业学院的真实企业案例为基础,讲解了如何将数学建模成果转化为实际价值。她表示,从实际问题到数学模型的抽象过程是专利开发的关键,需紧密结合数学模型与工程实践,确保专利具备可实施性。此外,数学建模成果除了专利还可通过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实现学术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三力闭环”团队模式:协同创新,聚力突破;

针对数学建模赛事的特点,李凤副教授提出了“三力闭环”参赛团队组建法则:

数学脑(团队的“大脑”):模型架构师,负责算法设计与理论验证;工程手(模型的“执行手”):技术实现者,精通编程与硬件调试;中国心(系统的“芯片”):团队协调者,承担创新整合与跨角色沟通职责。这种模式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实现“1+1+1>3”的协同效应,助力团队在竞赛中脱颖而出。

讲座尾声,李凤副教授寄语学生:“以数学脑解析世界,用工程手改变未来,怀中国心同担使命。”此次培训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注入了新动力。未来,文法学院将进一步推动“两层半”培养理念的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据悉,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是首批列入“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的19项竞赛之一,也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基础性学科竞赛。竞赛以团队形式进行,要求参赛者针对给定的实际问题,完成从模型假设、建立、求解、检验到论文撰写的全过程,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